行走的思政课 师生同修理想信念课——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集体研学收获实效

Date: 2022-07-11 13:11:40 |  Visitcount:

 7月初,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,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启了为期一周的“师生同修理想信念”集体研学。奔赴革命圣地井冈山,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,通过专题教学、现场教学、实践教学、情景教学、理论研修等环节,师生一道在“知行合一”中坚定理想信念。

 为推动思政课改革,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,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拓展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“学思践悟”一体化促进教学质量提升。研修团出发前,学校党委书记洪庆华寄语师生,要将理论学习、课堂教学要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,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”,胸怀大局、不负时代,通过“行走”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新长征。

 此次实践研修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、一线辅导员、学校青马工程学员以及中特理论研究会学生骨干等40余人组成。连日来,他们冒雨深入到革命老区的角角落落,体验峥嵘岁月,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。在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,在红军医院聆听催人泪下的先烈故事,在黄洋界上诵读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,在“八角楼”上体会“星火燎原”。研修团师生参观井冈山革命纪念馆的珍藏,体验“挑粮小道”的艰险,还走进神山村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和乡村振兴之变,师生一行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经历了强烈的思想震撼。

1.jpeg

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坚定执着追理想、实事求是闯新路、艰苦奋斗攻难关、依靠群众求胜利”是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,新时代的井冈山精神是激励奋进的强大动力。实践出真知,学员们跨越时空,用脚步丈量红色根脉,用心感悟共产党人“革命理想高于天”的坚定追求、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革命意志、“军民是胜利之本”的鱼水关系以及实事求是、把握规律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创新之志。在这里,思政课感人至深、充满魅力。理论与实践的交汇,激励青年一代勇担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。

2.jpeg

 “第一次穿上红军服,戴上红军帽,看着镜子中的自己,似乎穿越时空,井冈山的峥嵘岁月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当中。”大二学生何骁宇心潮澎湃。

 唐佳茜感慨道:“红军伤病员甚至节省下消毒的盐给老乡,这深深震撼了我,先辈们身上不屈的韧性和坚强的党性,这是怎样的革命信念,让我肃然起敬。”

 黄洋界上绝壁悬崖,廖旭照同学说:“实地来到井冈山,想到当年红军战士就是在如此险恶的情况下英勇奋战,我的内心就激扬澎拜,无比敬仰。”

 “作为思政课教师,我们要做好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信使,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弘扬下去。”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应腾深有感触。

 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华炳认为,此次师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信念之行立意高远、形式多元、内容丰富、参与面广、效果明显,许多场景感人至深,触及师生灵魂深处,我们要把革命精神带回去,不断提升学院内涵发展能力,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跨越发展。

3.jpeg

 “井冈山之行,既是追寻党的光辉足迹、补足精神之钙的现实需要,又是全体师生代表进行深入自我思想提升的良好机会。”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、副院长鲁明川说。他总结道,此次暑期集体研学不仅收效明显,而且预示着学院在实干创新中的再出发。一周的现场教学、集体交流和实践感悟,新时代“井冈山精神”对我们怎样凝心聚力、鼓足干劲、谋划学院发展有重要启示:一是要统一思想、团结奋进,共同为创建一流马院努力,树立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;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,深挖学院发展的潜力与动力,脚踏实地、真抓实干,以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为有力抓手,推动共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;三是要密切联系和依靠群众,以高度的责任心引人用人,解决教师急难愁盼的问题,帮助青年教师成长,形成学院积极向上的合力,以践行“井冈山精神”的实际行动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。

 

文字:徐婧 李筱萌 李文艺

图片:宣传部

审稿:刘珊珊